关于读外刊的事

Posted on By jcxs2014

今天晚上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写过一篇外刊获取途径的文字,自己静下心来选读外刊也有一段时间了,期间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虽然自己的英语没有到满分的程度,但是大多数时候自己还是很满意的。但是到了考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满意的英语水平其实很渣,于是就从背单词、记语法、背范文,做阅读等几个方面着手,考研英语不同于高考和四六级,在升学的角度来说和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难度也不是同一个水平的,考研可能更看重阅读理解的能力,毕竟四十分在那里。

也是在考研的时候才知道有同源外刊这种东西,从那时候开始就有意地去搜集或者说收藏外刊资源了,但是毕竟要备考,也没有时间真的去读,只能花一点时间去搜集了。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多,手机的外刊主要就是经济学人、时代、商业这几个。今年寒假之前试着自己读一篇,但是可能有一点畏难总是坚持不下去。这时候看到微博上一个博主推荐了一篇New Yorker上跟和平队退出中国有关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前和平队成员,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抱着好奇心读了这篇文章,他写的东西内容还是很多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和平队”这种组织。这篇文章很长,一边读一边查单词,期间还停下来去搜索和和平队有关的信息。读完后,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至少了解了一些新的东西。我对外刊阅读的热情由此重新燃起来了。

寒假本来只有两个星期,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那时候开学遥遥无期,我就想着自己如果因为词汇量不够读不下去,可以看看别人的讲解视频呀。于是从B站找了自己很久之前收藏的经济学人精讲的视频来看,好在视频下方的评论中有视频讲义的链接,下载了放在iPad中,一开始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就稀里糊涂地听了,也不做笔记,后来发现这样效率太低了。考虑到自己并不是为了备考什么的,决定笔记还是不做了,但是需要在听课之前自己先预习一遍,把不会的单词意思查一下,争取能把文章的大意弄懂。这样再去听课明显觉得学到的东西变多了。

B站看视频有个很好的功能,就是相关推荐,在界面的右边会推荐同类型的up制作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又能找到相关up的其他视频。我用这种方式找到很多制作优质视频的up主。其中有一个up主每周经济学人出来的时候,会做一个导读,推荐几篇他自己觉得比较值得阅读的文章,顺带做一些讲解,我把他推荐的内容也标记在我的iPad中,开始我的下一步计划,自己阅读。

自己阅读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首先还是词汇量不够,很多单词不懂。其实大多数不懂的单词并不会很影响阅读的进程,毕竟到这一步,我只是把这些文章当作泛读的材料,开阔一下眼界。这时候我才体会到iPhone自带的词典的好用,直接选中不认识的单词点击查询就可以显示单词的意思,词典的功能单单查个意思已经足够了。以前在安卓设备上,用的是欧陆词典的划屏查词的功能,选中复制就会在屏幕上方弹出解释界面,但是事先要保持词典后台运行。

其次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没有技巧可言,只能不断的锻炼,刚开始读New Yorker上的那片文章中间停了好几次,甚至想着早知道文章这么长就不读了,还好自己坚持下去了,到现在我能坚持把一篇比较短的文章看完,篇幅大概是纸质版的一页,对于Briefing这种超长的文章如果真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是能读下去的,就是不一定能一次读完了。

最后就是时间的安排,疫情期间待在家里还好,想读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读,就怕自己不读,每次读的时间大概是60分钟,如果不查单词读两到三篇,如果需要查词只读一篇。回到学校之后,时间都是片段化的,专门拿出大量时间读文章不现实,但是现在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尽量读一篇,两天读一次也可以接受。

现在读外刊的模式基本已经固定了,首先还是看别人的讲解视频,提前把对应的文章查词预习,其次就是自己读,可以查词也可以不查词,比如在iPad上阅读就查词记录,手机上阅读就直接利用自带的词典查过意思就好。利用的也只是碎片的时间,之前的碎片时间都用在知乎、微博、公众号上了,这些东西基本上没什么营养,还会徒增焦虑,倒不如看看外刊,顺便学学英语。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