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七月十四杂事
机械键盘
又一次没有抵挡住内心的冲动与欲望的诱惑,下单了一款 ikbc 机械键盘。想到之前购买 NoteX 的时候纠结了好几个月,最终还是购买,多花费时间在纠结上很不值得。
现在打字用的罗技 K380 感觉还是挺好的,就是厌倦了,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能吧,在物品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克制自己太多,有所为有所不为。
之前也没有用过机械键盘,除了帮别人解决问题,操作过有机械键盘的电脑。大家的键盘品味不一样,所以也算是尝试过几种。
想换键盘的契机是最近决定把自己的 MacBook Pro 作为主力机,办公室的台式机利用远程软件去连接,说起来也是好新奇。自己的 MacBook 买回来这几年,重度使用也没有很长的时间,如果不是自己还有写文字的爱好,估计这个就要一直吃灰。
之前因为打字速度慢,学习了双拼输入法,后来发现自己记不住键盘上的键位,所以又在网页上花了几天去学习盲打,现在打字的速度确实比几年前有一点长进,但是偶尔还是会敲错字母。
在小伙伴的键盘上打字,则是经常敲错字母,而且机械的键帽敲起来感觉特别灵敏,一不小心就会误触。不知道自己的机械键盘到手之后打字的感觉会不会好一点。
之前还在老楼的时候,我就是被包围在一片咔哒咔哒声中,那时候我坚持着不买机械键盘,在台式机配的优先键盘坏了之后,就买了这只 K380。后来想着在寝室的电脑上也可以码字,于是又在闲鱼上买了一个作为备用,不过这个备用确实没有怎么用,打算后面二手出掉。
期待明天机械键盘的新体验。
阅读风格
最近发现自己过去的大概一年时间中,读了很多传记,不管是有意无意。前两天读完了《苏东坡新传》,又开了一本《陆游传》。两本书里的文字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在我看来都很有意思。估计《陆游传》要比更早之前开始看的《成为波伏瓦》先看完。
《波伏瓦》是自己选择要看的,后来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介绍,包括一个读书的播客,由译者介绍波伏瓦和这本书,音频提起来也是很有意思,很吸引人但是又不涉及很多剧透导致读者失去阅读兴趣。
《波伏瓦》看了几章,感觉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文字叙述中规中矩,不是很吸引人,之后看的过程肯定也是痛并快乐着。
对了,说到传记,大概四年多以前,打算看《毛姆传》,当时兴致勃勃,结果第一章都没看完,前段时间重新捡起来看,发现中文已经有了两个译本,比较了一下,没发现高低。因为有了选择,于是就有了纠结,最后干脆放弃看这本。不等什么时候看完《波伏瓦》再继续从头看起。(又是在自我欺骗与麻痹)
运动
近期都没有怎么运动,因为天热的借口太过于拙劣,主要还是因为懒。自从那天夜里玩了一趟滑板之后,就只有周一的时候去操场跑了三公里。太久没跑,第二天大腿还是有点酸胀。
今年已经没有了去年那种每天出去跑步的动力,看样子跑步里程是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去年的量。可能因为长久不运动,最近感觉身体久坐之后又一点毛病了,主要就是腰部感觉有点不舒服。
之前做的那把办公椅是网面的,坐在上面身体是不能完全保持平衡,如果翘个二郎腿,那么整个身体都是歪着。我知道有一种毛病叫脊柱侧弯,我右边的肩胛骨那里已经不舒服了很撑一段时间,搞得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这个毛病。
去年用了一段时间的筋膜球按摩肩胛骨哪里的肌肉,按的时候确实很销魂,但是那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后来发现时间长了之后也没有什么效果,反倒是那里被按的更难受了。于是后来也没有继续按,筋膜球也送了一个给师弟。
写文字
这个算是我的主要爱好了,但是最近半年的输出量也没有多少,中间更是有一个多月一篇没有。可能是那段时间心比较乱,静不下心坐在桌子前写。
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实在是太敏感了,虽然自己发现之后也在慢慢做出一点改变,但是十几年养成的习惯真的根生蒂固。不过我已经下定决心改变,及时全部推倒重来我也不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严重,眼光放长远一点之后就会发现现在纠结的事情,十几二十年之后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读完《苏东坡新传》以及为苏子写了两篇文字之后,我发现自己似乎确实没有什么写作的天赋。表达的东西东拉西扯,没有重点,逻辑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不能吧一个话题统一起来叙述成一个系统。写得时候明明有很多想法,但是编写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言之无物的状态。
可能自己只能坚定着把写文字当作一种爱好了吧,流传千古事没有想过的,如果有机会被别人读到,希望对方不要骂我的文字浪费了他的时间比较好。
不过写文字确实是我缓解压力的一个好办法,虽然极度苦闷的时候是不想写东西的,但是稍微写点东西的时候还是我比较放松的机会,写完之后内心也清明了不少,即使现实的问题可能还是没能解决。写文字更多是给我自己一个倾吐繁杂心绪和苦闷的方式,让我过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希望后面还是能坚持写下去吧,对于我这样敏感的人,不发微博和朋友圈,很难想象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文字里的这个世界反映的是我冰冷外表下的热烈内心。
2022-08-12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