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我就知道这肯定和那部电影有关,随手翻开看了前言和目录,才发现作者是郑执,有点难以相信他会写这样的作品。当时对这种类型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就又放了回去。
后面又去图书馆借了几次书,每次都是四本往上,每次都能看到这本书还留在原位,最近的一次借书,我最终还是把它拿在了手里,因为又好几本预先计划的书没有找到。回寝室之后,我把书分成了两份,一份留在寝室,打算晚上看,另一份带到了办公室,打算闲暇的时候看。这本书是在寝室的那一堆里面。
在这之前,看过他的第一本书是《生吞》,后面还看了《仙症》,前几天在看《闻香榭》的时候,看到推荐目录里面有一部剧赫然顶着《生吞》的封面,但是剧名叫做《胆小鬼》,简介上说是根据《生吞》改编的。让我又想起这本被我放在书架上近三个月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正好快开学了,图书馆已经开始发邮件催我还书,我就想着干脆一鼓作气把剩下的书都看完。
几天前的晚上,我躺在寝室的床上,开始看这本书。书中共有十二个故事,讲了十二种爱情,郑执大概也是一个内心十分细腻且敏感的人,所以在他早些年的时候能想象出这么多的曲折故事。也因此,他也在后来出名之后害怕读者去翻他的旧账,因为后来经过世事磨砺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习惯无病呻吟的年轻人了。
看了四分之一,室友说他要睡觉,要关灯的话,我也没有办法继续看书,于是合上书睡觉。合上书以后我还是比较担心后面晚上没有时间继续看,因为上一本在寝室看的纸质书,断断续续看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好在中间只隔了两天,第三天晚上,回去得还算早,于是为了防止是睡觉关灯,我自己开着台灯坐在书桌前看。
坐下看了没一会儿,室友又说他要出去,大概两个小时回来。我也没有去床上瘫着看的想法了,回了他一下就继续坐着看了下去。到凌晨两点的时候看完整本书,从前到后大概看了四个小时吧。
叽里咕噜写了那么多和书本身没有关系的东西,终于要到故事本身。我好像比较喜欢写这种不正经书影评,开头写开心了,后面可能到故事上又不像继续写下去,说到底还只是一种自己想法的记录。我这里只想聊一聊同名的那篇故事,包括电影,因为电影也承载的我的一些记忆。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篇故事,读起来并没有让我觉得十分惊艳,看的过程中慢慢回忆起电影中的场景,觉得这个故事写的好单薄,而且有点混乱。总的来说就是感染力没有电影那么强,在我看来,相较于小说,电影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延展了小说里面单薄的对话与想象。
小说里面的叙述者我不是电影里的林格,而是林格的同学,这种情况下,我所经历的就只有这个世界上的一条时间线。电影丛林格的角度,将每一条世界线都展现在观众眼前,直观的告诉观众,在这一条时间线里面,邱倩死了,林格回去了,你猜猜下次他们能走到最后吗?
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以为自己已经忘了电影的情节,没想到回忆如决堤之水,我还记得很多。
林格每次回到过去都是以自己的衰老为代价,而且曾经熟悉的人都忘记了他。从一开始的想和邱倩在一起,到最后只想让邱倩活着,看着她有幸福的人生,即使是她和别人结婚。我想这是在邱倩不知道的情况下,如果邱倩知道他做了这些,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邱倩都会选择和他在一起。
故事的最后,林格最终老死。但是邱倩也获得了回到过去的能力,镜头转过去,邱倩抱着书本以老师的模样出现在校园里,笑容灿烂。
这一次,换我去时间尽头等你。
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去深圳和小糖一起看的,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是对这段感情患得患失,看到林格一次次回到过去找邱倩,我看着身边的她在想:过了四年的时间我又能再次坐在你旁边,如果还有下一次,我还有机会重新喜欢上你吗?
十二种爱情,并不是每一种我都会产生共鸣,因为有些是从女性的角度进行叙述,在了解了一点女性主义之后,我知道这种男性作家写的女性,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意愿,说白了就是对女性角色强加上自己的想象。
男性所谓的对女性表示理解都带有自己身为男性的局限性,更甚者带有高高在上的凝视和怜悯,可惜这种高高在上并不是女性需要的,只是男性生物自我愉悦的需要。我也不能例外地有着这种局限性,我还没有想好以后怎样去处理自己这种情绪。
回到这本书,爱情本身就不是一种能习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如果非要否认爱情的特殊性而去给爱情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和爱情本身背道而驰的。有一篇故事里说的好,两个人的磨合,就是一个人负责磨,一个人负责合。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的爱情,或者对自己的爱情不满的时候,都应该想到,爱情并不总是美好也并不总是痛苦,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感情。
2022-08-31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