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京贫困女子》
这本书读完依然是心情十分压抑,之所以能写下这篇文字是因为我正在读另一本书,暂时缓解了心情上的郁闷。虽然我最近通过不去关注外界的新闻事件区降低自己情绪上的波动,但是在读书时这件事情上,想要完全抽离出情绪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暂时也没有放弃读书的可能。
说来惭愧,开始读这本书有个契机是因为这本书里讲到了几个女大学生因为贫困从而去拍成人影片的故事。可能也是猎奇的心理,我想去看看那些拍成人电影的女孩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种人生。
书里的内容非常多,每一个贫困的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贫困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是背后都有不合理的国家政策影子。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不过似乎也没有提到其他的政策,分别是偿还型助学贷款、私营看护机构、最低生活保障。
书中虽然讲的只是日本东京这一个地方,我想这大概也是整个日本生活贫困女性的缩影。日本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发达国家的标签也遮掩不住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不均、阶级分化以及女性权利。我想这样的现实也值得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警惕,尤其是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社会。社会主义中国由政府实行财富的再分配,但是也无法保证在社会的角落里就不存在类似的情形。
有点痛恨自己只是一个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的书生,没有进入人民群众的勇气和决心。
助学贷款
书的一开始,讲述了三四个在读女大学生的故事,因为家庭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背负着金融性质的助学贷款,同时还要在课外参加一到两份的高强度劳动的兼职。这样的生活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打击。最后他们都选择了来钱快的方法,去做风俗小姐,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中年有钱男人提供性服务。
说实话,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了猎奇心理,只剩下震惊。我之前天真的以为她们是为了体验生活或者是因为对性爱的好奇从而去做这种事情,再差一点是为了追求与身份地位不匹配的高质量生活,从而自愿出卖身体。正如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的,这是国家政策导致的悲剧,如果大学生能够获得非偿还型助学贷款,那么她们也就不会为了经济压力走上出卖自己肉体的道路。
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上一辈的人经历过轻松快乐大学生活,完全理解不了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经济和学业压力。那些中年人一方面享受着时代优势带给他们的金钱和地位去享受年轻肉体的欢愉,另一方面又高高在上地对“受害者”的行为指手划脚。助学金让大学生辛苦的读完大学后就背负巨额债务,如果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精神疾病都是正常的,更有甚者,只能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离开这个悲惨的世界。
不仅是女大学生会因为贫困开始从事风俗业,男大学生也会有人为了钱,充当皮条客的角色,为女大学生介绍客户,或者为风俗店介绍女生。这个国家制度,也是上一辈人亲手葬送了这些年轻的未来。不管是哪个现代国家的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上大学是年轻人能找到体面工作的唯一出路。但是政策制定者只想到怎么不去触碰已有利益集团的逆鳞,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又被一大批人在这些政策之中攫取利益。不需要助学金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助学金收不收利息、收多少利息,真正需要的恰恰是那些家庭情况一般,迫切需要这一笔钱的学生。这中政策是在是本末倒置了,把学生的未来捆绑在巨额债务之中,让年轻人失去希望。
刚开始从书中看到学生有助学贷款的时候,我在想这个不就能解决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了吗,为什么还是钱不够?往后看才知道大部分人的这种贷款是金融性质的,有着很高的利息。也有不收利息的贷款,但是条件比较严格。第一个故事的末尾,作者提到文章发表之后,在社会上收到很大的反响,评论里面有人谴责女生参加社团这种行为,如果把参加社团的钱省下来不久不会那样拮据。也有人反驳说,参加社团大概是女生唯一能获得快乐的活动。极少有人回去批评现存的社会制度。
老年看护
早些年就在说,日本已经进入少子化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养老理应是由国家负责的事情,这一批老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能到老了国家觉得这些人是负担全部枪毙。但是日本目前的操作是把养老看护由国家经营分发到私企经营,能进看护所的人怎么说也是有点钱的,但是私企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良心点的会好好照顾老人,难保黑心的把老人敲骨吸髓,吃干抹净直接赶出去(这一句知识我自己的揣测,没有真凭实据)。
经营看护机构的企业会得到国家的大量补助,因此很多看护就这样开了起来,又因为日本老年人众多,实际看护所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够的,这些企业只好在不增加雇佣的情况下想法设法为员工增加工作量。但是过度劳动极度摧残人的身体,没有人能坚持下去。看护机构又把魔爪伸向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再就业的家庭主妇。
也许国家想的是老龄化社会需要很多的护工,工作有前景,但是权利一旦放给了私企,那就不在一开始的轨道上了。私企只愿意给员工发最低工资,但是工作强度有增无减。大学生本该在社会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只能在一群老人中间忙得焦头烂额,毫无未来可言。再就业的家庭主妇的初衷也许只是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找个工作增加一点收入,结果看护一如深似海,家庭完全照顾不到,自己的身体也被拖垮。
未来中国也将进入老龄社会,希望那时候情形不要糟糕到日本这样。
最低生活保障
这个看似是一个保障贫困群体的一项福利制度,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就是一个一刀切,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补助金额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放在农村里,拿着低保就能生活得很滋润,但是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低保只能保证人不会饿死掉,如果家里有人生病或者有子女要上大学,那这样的低保只是杯水车薪。也许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有着疑问,为什么生活在东京,还需要领取政府的低保?但是这就是现实,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贫困。
拿低保的人和上面两条中的人有很大的重合(仅针对东京贫困女子而言),为了维持生活,即使拿了低保,还是要拼命的工作,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拿着最低标准的工资,透支自己的生命。
整本书里面有一个群体特征非常明显,就是单亲母亲,离婚的原因多种多样。日本有个奇怪的现象,女性在结婚后就成为家庭主妇无论婚前是什么职业,仿佛前半生拼命地学习和努力地找工作都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男人嫁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离婚就会陷入贫困,如果还带着孩子,那更是学上加霜,社会不会再给再就业的女性提供工作机会,因为年龄和家庭的负担,无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再就业女性只能流向看护行业。
书的最后还有一个场景,一位被采访者带着作者去到了东京郊外的一个贫民区,这些人全都是拿着低保,但是从他们的脸上和行为上看不到任何对未来的焦虑。因为身在贫民区,每个月的固定房租、水电费等开销不多,手上的可支配收入比书里其他人都要多,他们有钱就吃喝玩乐,甚至通过赌博消遣。同样是因为在贫民区,国家为这些人配备了全套的医疗保障和福利制度,就是为了让这些人满足于现状,不要造成社会动荡。
很悲哀的一种现状。
未来会怎么样
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也提到,这些生活在东京的贫困女性,约等于被国家和社会抛弃了,今天是他们,未来会不会轮到做着自己这种无用的中年人。如果日本社会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那么改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未来会不会有改变呢?
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战争,活下去就是一种胜利。
2022-09-03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