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翦商》
年初在学校浏览知乎的时候总能看到对这本书的推荐,看了一些评价,感觉内容还不错,而且是我想读的社科类型,于是加入了微信读书的书架。
之后也一直没时间读,直到来了外面之后,每天空闲的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度过一开始的浑浑噩噩,我开始有计划地安排自己除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看书也是其中一项。
翦商的意思就是翦除商王朝,代表了商周朝代更替的事件。武王伐纣和封神榜的故事,从小就通过影视剧接触到不少,原本没对这本书里的内容抱有多大的期待,以为不过是一些考古证据去证实武王伐纣,所以这本书我也没想到看完之后真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通过人祭这一上古习俗剖析从新石器时期到殷商政权君王或者统治者与上帝沟通的方式,提出了周朝覆灭商朝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消除人祭风俗的观点。并且周朝在此之后更是抹除了人祭风俗存在的痕迹,包括现在的殷墟宫殿和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记录,新周朝人绝口不提曾经经历过的人祭时代,新周朝史也用种种隐晦的笔触去记录这些往事。
作者从新石器时代的人祭风俗讲起,初看这个内容似乎和翦商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梳理整本书的脉络,这一部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从上古到周朝肇始,这段时间是以人祭为代表的就华夏文明,周朝建立之后才是华夏文明的新生,真正进入文明与道德的时代。
上古时代,人们通过杀生向天上众神献祭以求得一些东西,一开始这种活动只是部落间处置俘虏的行为,等到大型国家建立,这种行为变成了统治者的一种需求,他们通过杀祭向众神和祖先献祭,祈求国家永存。
开篇就介绍了一场殷商时代典型的献祭,通过对祭祀坑中场景的描述,作者的笔触冷静的像是在记录田野上的飞禽走兽。这些埋在土坑里的尸骨,对于三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只是一堆古人的骸骨,对商朝统治者而言,这是取悦上天和祖先而献祭的祭品,但是对他们自身来说,他们也是某个家族的成员,有着自己的身份和姓名,只不过在部落间的战争或者因为商朝的侵略而被掳掠至此,成为祭品。
书中记录了考古发现的商朝不同时期人祭情况,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中最初的文字,也记录了这些献祭过程,和统治者向上天祈祷内容。上古时代,统治者自号天命神授,统治者的想法代表了神在人间的意志,而统治者通过向神献祭增加自身的亲和力。
周部落处在边陲之地,为了接触商王朝主动迁徙到西土,并获得商王的好感,为他们捕获作为祭品的“野蛮人”。最终周文王有机会前往殷都,并在那里见识了人祭的现场直播。书中认为这次吃殷都之行所见所闻,使得周文王对人祭产生了恐惧,从而有了翦商的念头。可能西土的诸侯嫉妒周文王的受宠,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周文王下狱。周文王关押祭品的地方失去人生自由数年,在此期间,他推演易经,希望能够得知商朝人和上天沟通的秘密,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启示,这也就是流传后世的《易经》。书中分析,《易经》中记录了人祭的场景并且隐晦的表达了文王想要翦商的念头。
周文王的儿子带着财物来到殷都求纣王释放周文王,自己留在了周朝作为作为质子,为纣王驾车。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纣王册封了西伯侯,也释放了文王,但是却将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献祭,并且让文王吃了肉糜。之后文王回到西土开始策划翦商大计,为了防止鸟雀传递消息,他躲在地窖中,模仿商朝的甲骨占卜,希望获得神的启示。
伯邑考死后,次子周发便是文王的继承人,书中说周发对商朝还是有着很大的恐惧心理,并不相信自己能够推翻商朝,建立新秩序,于是向周公旦寻求帮助,周公为武王提供心理辅导,增强他的信心。但是对于周公旦而言,何尝不是生活在对商朝的恐惧之中,但是周公旦有更强的信念,他不光要帮助兄长推翻商朝,也要改变残忍的商朝风俗。
在武王攻入殷都之后,同样举行了一场人祭,不仅拿纣王和宠妃的头颅祭天,更是杀了反抗的商朝贵族,这种场景肯定不是翦商的最终目的。新生的周王朝需要彻底废除人祭风俗,这歌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武王在伐纣之后几年就去世,长子成王继位,由周公旦摄政辅佐。
废除人祭和抹除人祭记录就是在周公旦辅政期间完成,周朝将殷都遗民分散迁徙,然后摧毁了殷都和人祭相关的文字记录,通过这种方式,重塑了后人关于过往历史的记忆,只说商周更替时因为商朝君主无道,周朝奉天命讨伐。
书的最后还讲到了孔子的作用,由于经常和史料打交道,且在晚年痴迷于《易经》,孔子可能发现了商周更替的秘密。但是孔子也明白周公这一系列举措了的意义,修改历史记忆对于后人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拿掉了后人灵魂上的枷锁。
周灭商之后,周公旦在事件宣扬德善,在后来成为儒家文化的根本,孔子概括为“仁”,并成为后世道德准则。翦商的意义,不仅是消灭一个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更是诞生了华夏新文明。
读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惊恐到麻木,再到周灭商的释怀,最后由孔子的经历结尾又让我感到一丝温情。历史从来不只是教科书中描写的那样简单,有些历史可能沉重到后人无法接受,所以先驱者帮我们遮掩了起来。如果不是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与祭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像作者这样用于探索的学者对历史抽丝剥茧,为我们还原了那段残酷的过去,我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过往的真相,也就不会了解我们的祖先曾经的生活。
诚如作者最后所说,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也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我们能读到的已经是作者展现给我们的冰山一角,仅仅是这一角,已经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无法想象那时候的人间是怎样一副地狱图景。
2024-01-03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