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单人生》

Posted on By jcxs2014

读《清单人生》

规划得清清楚楚的人生或许很多事情都会很顺利的进行,可是生活也不仅仅是生活,任何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没有一点起伏波动,勾完清单之后,会不会感到空虚?如果很幸运,每件意料之外的事情都能重新加进清单,会不会有些事情猝不及防,到时候又该如何应对?

清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完全被清单所掌控。我想布里特-玛丽最后做的决定都不在她的清单上面,而且人生为什么要陷在二选一的泥淖中呢?布里特-玛丽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在为别人而活,也不在活在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

这本书也是很早收藏进书单,那时候冲着介绍说这本书讲述了《外婆的道歉信》后面的故事而产生了兴趣,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看。新年开始,决定暂时不在列读书计划,先把各种阅读器里面的存书看个大概,再添加新书。

在读完《翦商》之后,心灵确实受到了极大冲击,所以我需要读一些温暖的故事来平复,这就跟我读完好几本乙一之后需要看一些阳光的故事一样。于是就从微信读书里翻出了这一本,我一开始以为里面还是以爱莎为主角,没想到是从上一个故事里出现的的配角,布里特-玛丽。

上一本书的内容我都快忘光了,看了几章之后我想着要不要再回去看看《外婆》里面写了什么,这就是不及时写读书笔记的坏处,有些书明明读过也感动过,但是需要回忆的时候,那还里没有一点线索,最后我还是放弃了回过头复习的打算。毕竟两本书是不一样的主角,我也不需要干这种主次不分的事情,毕竟每本书的主角不一样。

好在看着看着我就有点记起来这个主角是谁,在《外婆》里面,她是一个极力想促成业主委员会成立的人,童年受过创伤,老公心脏病发的时候,第三者打电话过来被她发现了。上一本书不知道她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本书就是讲的后面的事情。

书中的博格镇,已经开始走向了没落,大家都想把房子卖掉,但是谁又会来这样一个没有明天的镇子上来定居呢?从小镇居民的角度来看,布里特-玛丽可能有点古板迂腐,什么都要按照计划、规矩来。但是小镇居民却在时时挑战她的规矩和计划,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她的出现也改变了小镇的居民的想法,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斗志。

镇上的足球队想参加联赛,但是必须有教练,布里特-玛丽因为看起来没有什么事情可干被孩子们看上,但是她什么都不懂,不懂足球更不懂怎么去训练孩子们。最后因为教练没有教练资格镇上的足球队就要失去参赛资格,好在这时候,布里特-玛丽的房东,半瞎的银行主动请缨担任教练。银行的父亲是小镇足球队的前教练,她自己以前也是球队的一员,后来因为意外导致眼睛半失明。

布里特-玛丽以前的生活中全部是他的丈夫肯特,在刚到博格镇的时候,她的话语里面还经常是“我的丈夫肯特……”,作为读者,看到这里都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好在后来她在和博格镇居民相处的过程中明白了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她已经不想再做谁的陪衬,她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遗忘与寻找,这真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布里特-玛丽循规蹈矩,以丈夫为中心,结果却等到丈夫的背叛,肯特似乎只是把她当做一件私人物品,和他的谈话永远离不开自己的事业。肯特乐于有这样一个女人无条件依赖自己,帮助自己处理家庭的事物,自己则在家庭以外为所欲为。布里特-玛丽失去过自我,现在她需要自己选择其他的路去把她找回来。

小镇警察斯文可能是布里特-玛丽生命中的一道光,虽然两人都很克制,但是两个人的感情肯定是真挚的。这个角色出场的时候,我以为布里特-玛丽最后会和他在一起,直到文章末尾我才发现是自己浅薄了。斯文和肯特在布里特-玛丽遭遇抢劫之后为了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她怎么劝都不肯停手,读到这里我感到很尴尬,这就像是两只雄性生物在争夺领地,两个人都丧失了理性。

最后布里特-玛丽面临着第二天敲谁的门的抉择,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回到肯特身边还是和斯文在一起。最后还是亲爱的孩子们给了她灵感,她应该勇敢地跳进悬崖下的海里——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巴黎。这是她为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做出选择。

最后引用两句书中的话作为结尾:

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她一生中做过的所有选择,意识到她每次的选择都是为了别人做出的。博格的清晨已经到来,然而天还没有变亮,仿佛想腾出更多时间给布里特-玛丽端详她的手,慢慢做出决定。然后跳下去。

而且,不管发生什么,无论她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布里特-玛丽来过这里。

2024-01-07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