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五月十四杂事

Posted on By jcxs2014

翻看自己的公众号,今年除去混了几篇读书笔记,已经半年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了,距离上一次写文字也已经过去近两个月。这几个月持续每天写日记,可能很多心绪都记录在了日记的文字中之后,就埋葬在回忆里不愿再翻开。当时的心绪得到舒缓之后,时候也就不再去回味,或痛苦或喜悦都被留在了记录深处。今天难得没有沉迷在短视频的快乐中,也早早地写完日记以及处理完其他事情,有闲暇来写这篇文字。

日记记录

近半年的电子日记的记录,似乎使得我的打字速度加快了不少,只是偶尔输入法会无法正确显示高频词,导致我需要按数字键选择。目前一篇一千字的日记,如果不停顿的话,大概能在半小时之内写完。有时候感觉这一天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但是啰里八嗦地写起来也能写个千余字,我把这归结于自己强大的倾诉欲。幸好自己能及早地找到日记这种记录形式,让自己不至于有太多心绪积压在心头。

为了满足自己随时随地的倾诉欲,另外找了一个软件记录自己的碎碎念,就像自己以前频繁发朋友圈一样发布自己的实时动态和心情。幸好这个是只有自己可见,要是被别人看到我这么刷屏,不得立马屏蔽我。虽然短记录开始的时间晚,但是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正常的日记。我这该死的倾诉欲。

日记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载体,我对事情的看法只是我自己当时当下的感受,重要的是把情绪输出。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即使是日记也不一定会对自己完全真诚,自己一些阴暗龌龊的小心思也不会写在日记里面。我觉得这种观点前半部分肯定是真的,人在描述自己相关的事情,都会美化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前进,不管是写日记或是对人倾诉都不可避免会走进这样的圈套,这是无可厚非的,需要听众或者读者自己去判断、思考。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似乎背离了写日记的初衷,日记可以被当作一个垃圾场,但是不能是一个臭水沟,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但是臭水沟只能流向大海(这么干对吗?)。

有些阴暗的心思不可对人说,也不应该强迫自己接受,明知道不对,就要慢慢改正,何苦记录下来为难自己。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些心思说不定时间久了就消化了,如果记下来,日记就成了一个需要对全世界隐瞒的密码,这对自己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我还是觉得日记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情绪的宣泄口,不需要客观公正,需要的只是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即使以后不会再翻阅,但是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是一剂良药。若是以后偶然翻到,有了新的感悟,那是很难得,但是不应该以此为目的。

新同事

六月最开心的事情,是从国内来了一个新同事。和她过往的交集,目前只有我的导师是她的答辩评委,我答辩的时候也邀请过她的导师,但是当时她的导师有事情冲突了就没有参加。不过早一年师兄答辩的时候邀请了她的导师,那时候我是答辩秘书。在她动身来这边之前,我跟她打了电话,简单介绍了一下这边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虽然他不一定会遇到,但是我觉得还是提醒一下比较好,就算她觉得我话多,我如果不说出来会良心不安。

我一开始还担心她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后来直接接触过后,发现她不算不说话的那种人,很独立、有主见。有时候我感觉自己似乎有点过于热情了,我把这个归结于新来一个我太激动,后来也注意了一点,还是要尊重她的想法,我又不会说意大利语,顶多算是一个陪伴者,不必充当一个引导者,毕竟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

她来了对我最大的好处是有中国人能够面对面地说话了,在此也很感谢国内的小伙伴经常和我聊天、视频,让我不至于丧失中文说话能力。小伙伴的支持与鼓励包括一些情绪上的开解,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感觉在亲人的关爱之外,依然被人爱着、关注着。面对面地聊天,效果和隔着屏幕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知道这种差别,所以对于她,我尽量表现出自己愿意和她聊天的想法,希望她不要因为太孤独造成心理上的一些障碍。不管她怎么看我,我敢保证我对她一定是真诚的。

她最近在遭遇一个最重要的节点——租房,这小破城租房实在太难了,现在很多学生并没有退租,而且很多中介明确表示不租给工作的人,只租给学生,真的是哔了狗了,不知道谁想出来的这种策略。咱们有稳定工作和固定工资,怕什么,我之前想可能是这边有外国人学校,市政府下达了什么指令要求优先保障学生住宿。但是现在想想名鞥呢他们只是为没有房子找的借口。一开始我陪着她去了几个中介,后来她自己去找中介,结果都差不多,没有房间。因为这个事情,她已经有点情绪低落了。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她能找到合适的房子,早点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读书

这两三个月也磕磕巴巴读完了两三本书,但是跨度太长,感觉没有什么写读书笔记的必要,毕竟到看完的时候,前面的情节已经忘记得差不多。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读书的野心不小,在看外刊的时候,看到感兴趣的英语书会找找有没有电子版,如果有就保存下来,然后以这本书为引子,在网上有找了很多相关的、类似的,继续保存。虽然不是纸质书,但是屯书依然如山倒,看书其实纹丝不动,到目前为止一本英文书都没有看完过。中文书就更不必说,一个月屯书的量可能废寝忘食几个月都看不完。

说起来,自己似乎没有了一门心思看书的感觉了,可能还是情绪的问题比较严重,我宁愿去看短视频去获得短暂的快乐,也不愿意去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毕竟看书带来的快乐是少而缓慢,而短视频确实多而快速。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有时候情绪上头,或者下班之后的疲累都让我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今年已经过去一半,读书量菜刚是本出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短视频上。我不想说短视频是完全地浪费时间,毕竟它们在我孤单困顿的时候也给我带了一些安慰与快乐。

新同事来之前,我请她给我带了一本庆山的新编散文集,当我知道她出新书的时候,我就想看,但是刚出版的书没有电子书,我只能等着自己什么时候回国再买,后来知道她要过来,我就厚着脸皮跟她说了。很庆幸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让我现在终于能够有一本能够持续看下去的中文纸质书。来的路上只带了一本读库本《入关》,我后来把这件事情称为决策上的失误,我应该带上几本能够一遍一遍看下去的书,比如庆山的书,李娟的书,可是我偏偏只带了一本自己原本就在看的书。

前几天看到离开室友留下几本书,我挑了两本英文书,希望自己能够看下去吧。纸质英文书,buff 叠满了,既能满足我想看纸质书,又能满足我想看英文书。只是自己能不能行动起来需要打个问号了。我想自己不应该对英文书包邮一种恐惧,虽然外刊里面有很多生词,但是长篇里面不一定有那种生僻词吧。

观影看剧

还是因为太多时间花在短视频上,因为没有怎么看过影视剧,但是好歹还是看了几部短剧和电影。好吧,看了一下记录,看剧的数量远比读书量多。今年到目前为止是一部记录片都没有看啊,虽然手机里面早已经下载了很多部,但是一步都没有开始。这种长知识的好机会我都不珍惜,光顾着满足自己的情绪了。电影看了不少,中外的都有,可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被我称为神经病人大聚会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很神奇的是,新同事也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大病。

最近几个月,其实已经不怎么沉迷沙雕动画了,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时政类的视频。我知道大多数时政分析视频,只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可是抱歉,我感觉很满足。玩笑归玩笑,其实还是有些博主看事情还是很有远见,对于我这种时政白痴,他们的视频算是我了解国内一些观点的窗口。其中难免会混入一些洗稿或者明显拾人牙慧的视频文案,很讨厌,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喝酒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就在喝着葡萄酒,在国内的时候只在家里和老爸一起喝个酒,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怎么喝。来了欧洲,怎么能不喝酒?其实我也喝不出来红酒白酒的好坏,对于我而言,味道都差不多。葡萄酒的度数普遍不高,自己一个人喝起来没有什么问题,我现在有点明白之前去 CERN 出差之前,老师提醒我们不要酗酒的含义了,首先是太容易获得,其次是价格不贵。

有几次喝新认识的朋友或者楼下室友一起出去吃饭,会喝一杯调酒,我发现这边不管哪个酒吧或者卖调酒的餐厅,菜单都差不多,常见的几种都差不多。尝试过几种味道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对于我来说都有点过于强烈,喝完之后整个人轻飘飘的,和葡萄酒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倒是像白酒喝多了一样。因为有人陪着,所以很放心,如果让我一个人出去喝酒我可不敢。

这边的啤酒也喝过几罐,有时候大罐的最后几口感觉已经到极限了,为了不浪费,只好强撑着喝下去。小罐的还行,我买啤酒只看价格,也不一定条最便宜的,只看眼缘。如果喝过之后感觉还行,那就再回购。葡萄酒和啤酒加一起一周也喝不了机会,有时候实在太累了,饭都是艰难吃下去,感觉喝酒是一种负担。

尾声

好了,有点醉了,再也写不下去了,感觉已经晕乎乎到不行了,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睡着。本来是想写一篇文字更新到公众号,但是看现在的风格,似乎更到博客更合适,公众号只能等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的下一次了。

2024-06-19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