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友

Posted on By jcxs2014

知之仍不知

几年之前我跟一个人讲了“不要被外物影响,而是要多关注自己内心”的道理,几年之后的今天,我发现这句话对方只听进去了一半,还是后面一半。或者说对方本来就是遵循后半句,我不过是强化了这个观念。其实这句话的前半句也同样重要。

如果只关注后半句,就会先把自己摘出目前的环境,一门心思地要在环境中找到黑暗不光彩的一面,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整个社会,之后再把自己放进去,说:这个世界多黑暗啊,大家都在浑浑噩噩地生存着,只有我一个人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我活得好痛苦啊。为什么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呢,因为积极的事件,没有什么热度,负面的东西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自然更容易被关注到。任何负面的消息都会让他们感兴趣,并且更加地关注哪些抨击时政的观点,也不管这些言论是不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引导,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自己也越来越信奉这些真相。“独立思考”更是毫无疑问的,看到某个极端言论,想了想很有道理,算是思考过了,于是拾人牙慧。

也不好说关注后半句的人真正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他们可能关注的只是自己能不能获得利益,如果能获得,那就很满意;如果得不到,就是不公平、不平等、有潜规则,不会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已经被看成精神控制的一种典型话术,没有人会再去认真思考问题的成因,只是一味的反叛所谓的教条说“从来如此就对吗”。不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任由负面情绪野蛮生长,把这种状态当作是关注自己的一种表现,然后继续把矛头对向周围环境和社会,进而恶性循环,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只关注前半句也会有问题,外界的一切和自己没有关系之后,自己生存的土壤就不存在。社会是男人女人、各种层次、各种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生在世就要参与这些相互作用,人不可能成为无根之木一样生活,即使是浮萍,也要依赖阳光与水。周围的东西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之后,那人何以为人?人不可能脱离外物而成为一个个体,重点在于如何减少外物对自己的影响。

外在的环境可能并不如己所愿,毕竟环境说到底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之后,折衷的一个结果。每个人提出自己的需求,社会环境会在道德和法律的干预下求同存异,只是这个过程不见得会立竿见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人不能把对自己有利的都视为理所当然,自己不喜欢的就要全盘推翻,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群众里面有坏人

网络的发达,放大了负面新闻的影响力,别有用心的舆论又很有煽动性,而社交媒体为了流量,还会为每个人制作适合的信息茧房。每一个社会事件都会有一群人在义愤填膺,争论一些和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如果不是吃流量饭的自媒体,真的没有必要去太过于关注,这些事件除了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对自己没有好处,难道我们关注了一些社会事件,就代表我们忧国忧民了吗?大多数时候的表态都是为了发泄情绪,并不是为了理性讨论,因为不同认知水平的人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真想讨论,可以找真实的朋友,不必在互联网上为了自己接受的观点高兴,为自己不同意的观点生气。

未雨绸缪是正确的,可是如果任何负面事情的发生,都要联想到自己,主动把自己放到弱势的位置去共情,不考虑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只能算是没脑子。更何况很多社会事件在发酵之后都会有反转,这样自媒体再次收割一批流量,作为网民的我们要不噤声、要不赛博道歉、要不控速假新闻。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每件事情都会有这样的一批活跃的人,至于他们是不是同一群人,就不知道了。

共情是一种比较好的品质,可是“什么都共情只会害了自己”。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会共情,对远隔山海的人共情,对素不相识的人共情,只是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傻逼。另外有一些人假装会共情,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毕竟别人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我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不清这两种人,所以现在很难去完全信任别人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能说出来的东西都是过滤之后对我安全、不怕被背刺的东西。

为弱者发声也是好为人师者的通病吧,在忧国忧民的心态下,开始怜悯处在弱势的人,如果这个弱势群体能包括自己就更好说了。这一点我还没有想明白,日后如果有了清晰的念头,再单独写一篇。

不可则止

我可能还会坚定不移地苦口婆心地劝慰别人,虽然大多数时候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很吃力不讨好。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说的是真不错,即使我真心实意地跟别人解释一件事情,因为彼此观念并不相合,也许一开始对方会听我说,但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他想象不来我的遭遇,对方可能不会觉得我是好意,反倒会觉得我是别有用心。如果对方没有改变的意愿,或者不信任我,我说再多也只是白费口舌。或者对方发挥自己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特长,我就成了“小人”。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塑造了三观,观念不相合也很正常。我从我的观念出发,去跟对方讲大道理,对方听不进去也很正常;情况反过来,我也不会接受对方说的大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继续说,不可则止。毕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怎么可能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呢?在彼此都觉得对方有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再强行相处只会让彼此都感到委屈。所以能遇到聊得来的朋友是很难得事情,我越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

反思自己之前的两段恋情,都忽视了观念相合这一点,单纯地凭借自己喜欢一味的坚持,我感觉自己不受到重视,对方可能也会觉得我的喜欢难以接受。也许我们都在以各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想要改变对方,最后不能成全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025-04-22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