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来由的焦虑
自从天悦日记同步失败,以及后面碰到的偶尔成功接着继续失败之后,我对自己现在用的笔记软件都有一种深深地不信任之感。我知道这些笔记软件都是工具,但是用的时间长了,难免形成依赖,而且自己还使不同软件承担着不一样的功能,想要整合一个软件的功能到另一个软件或者找到合适的替代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比如这次的这个天悦日记,虽然前几天可以把它的内容导入到 Mac mini 的榴莲日记,但是布局、媒体展示都不尽如人意。当初选择天悦日记就是因为它的功能看起来很齐全,榴莲日记倒是很晚才适配了桌面版本。结果确实天悦日记先出问题,榴莲日记依然在稳定地更新着。更早一点的 Typora,大版本更新之后突然收费,找了半天各种 markdown 编辑的软件,都没有合适的,直到花钱买了正版才算结束纠结的过程,其实也不贵,就是白嫖习惯了。
开源的软件自然不用担心开发者跑路,Joplin 目前的表现还可以;本地存储需要找网盘同步不同设备的资料,onedrive 很好用,只不过个人免费版的空间有限,目前正在白嫖研究所的企业版本,等到回国之后可能就要自己买会员了,其实也不贵,就是不想花钱,但是有些钱不花就没有好的体验。思源笔记花钱买了第三方同步的权限,这一点就很离谱,仅仅是同步权限又不是网盘,为啥要花钱。我对他们自己的网盘没啥兴趣,正好自己之前买了阿里云的 OSS 存储,那时候还想着作为图床写博客,后来用的次数也不多,干脆拿来同步思源笔记的资料。
最开始的时候 Notion 很好用,而且教育网的邮箱账号可以白嫖个人高级版,但是数据是保存在他们的服务器上,因为想要本地存储,所以也没怎么深度使用,那时候的主力还是 Typora,后来思源笔记的功能和他类似,而且有还好用的网页剪藏功能,存储一些英语阅读资料就用思源,Notion 用得更少了。到国外以后,因为有同事用 Notion 分享文档,所以又把它捡起来使用。但是日常已经习惯了思源,不可能再回去了。
对于那种订阅制的笔记软件,我其实是敬谢不敏,功能又不是不可替代,为啥每年要在上面花固定的费用。所以 flomo 很好,但是没有深度使用。想到这里,想到自己手机这些记录碎片化内容的笔记,最开始的目的,还是想好好学习涨知识,但是也就是最开始的三分钟热度,热情消退之后,笔记软件也就躺在手机角落里面吃灰,带着最早收藏的那些碎片化的知识。经常使用的依然是一开始习惯的那么几个,所以在某一个突然不能用之后才会这么焦虑。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软件都用起来,要干的事情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2025-10-23 17:33